跨地理、跨文化、跨气候北京娃在迪拜竟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自由

2024-10-03 11:08: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跨地理、跨文化、跨气候北京娃在迪拜竟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自由从北京到迪拜,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一次契机,让苏西一家来到了迪拜,在这个和国内完全不同的国度,体验着异国他乡的育人理念,也让他们得以用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教育之于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这一年里,她们体验着迪拜的热情,海关和餐厅人员会主动和小孩子聊天;探校时一个班的学生都来问好;感受着更强调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氛围;也要适应着不开车寸步难行、学校一年放5个月假的生活。

  在移居迪拜之前,我们家已经来这旅游过很多次了。我先生大学是阿拉伯语专业的,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迪拜,在这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也很早之前就打算要移居这里,但后来突发疫情,计划也就拖延下去了。

  疫情结束之后,因为先生工作调动,加上考虑让女儿走国际路线,而迪拜是个高度国际化的“移民城市”,约85%的人口是外国人,比起欧美国家,有更多元的价值观和多种族文化共存的环境,对女儿的语言学习、教育、成长或许都更有利,我们就开始考虑全家移居这件事。

  迪拜的社会环境很开放包容,本地人和本地文化不占据绝对的主导优势,不太容易出现歧视、排外等现象,移民很容易融入其中,而且对儿童很友好,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多次旅游中,都切身体验过。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前往其他国家入关时,工作人员都很严肃冷淡,除了公事公办的盖章外,不会有什么多余的语言或表情;但迪拜的海关人员会主动和小孩子打招呼,和她聊几句然后互道再见;几乎所有的餐厅都会在孩子等餐时,给他们提供画画或折纸的工具来打发时间,基本每家都有儿童套餐和专用餐具。

  有一次,我们在水上乐园玩了一整天后去餐厅吃饭,米妞可能是累了,等餐时坐在那发呆,就有服务员走过来问她,“你怎么了,今天是不是有不开心的事情?我希望能看到你开心的笑脸。”然后送了她一杯果汁。

  女士卫生间通常人比较多,我带着米妞排队时,会有人主动来问她想不想先去。商场里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在互相追逐,和自己的朋友嬉笑玩闹,没有人会来阻止他们,也没有人会流露出厌烦的神情。

  迪拜教育局KHDA每年会给所有学校做评级,分为outstanding、very good、good、acceptable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官方APP上有每所学校的电话、地址、学费等信息。

  米妞在北京时没上过学业补习班,又是异国转校,不想让她压力太大,所以我一开始就排除了outstanding级别的学校,选了两所第二等级的,也都顺利拿到了offer。

  对我们来说,择校最重要的不是排名、硬软件资源,而是孩子是否喜欢。因为这是她要待好几年的地方,如果她在参观时就感觉不太好,那它就不是个好的选择,而这所学校让她觉得很轻松,自己是被欢迎的。

  我为入学面试做了不少准备,但其实最后的面试只有米妞参加,聊也都是家庭的构成、平时谁陪她写作业、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节假日是否一起出去旅游这类问题。

  这些是米妞回来转述给我的,感觉学校很看重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孩子是否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是否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有强烈的探索,对各种事情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刚转过来,因为之前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文化环境、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这里的孩子不一样,米妞颇有一段时间是在调整适应之中。

  过去她习惯了“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在被考察时复用出来”的学习模式,但迪拜的课堂上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往往是给学生们一个主题,让大家分组讨论,讲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据此引导他们思考出某个结论。

  学习“玛雅文明”时,会在一两周的时间里,所有课都以此为主题:历史和文化课上去了解它,艺术课上以此主题绘画和做手工面具,英语课做相关的阅读,写作课上写下自己的理解或是创作科幻文章。把一个知识点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科学课上,学不同物质对牙齿的腐蚀作用,老师会准备可乐、水、咖啡等不同液体和牙齿模具,让学生们做实验、观察,到下一周做出自己的总结,再开始讲课;

  刚转学来,别人不了解她的能力,或者有了固定成员,她找不到人组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还好她没有因此觉得受挫、沮丧、厌学,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同时主动大方地去和人接触,后来同学们也逐渐接纳了她。

  几次之后,老师跟她说,“如果你有问题,我希望你能主动来跟我说,我会帮助你解决的”,也和我说希望家长能“退后一步”,做个旁观者,让孩子试着自己去处理问题,不要养成“家里会有人为我兜底”的依赖心态。

  在迪拜的国际学校,阿拉伯语是必修课,母语孩子上高阶班,其他孩子则是启蒙班,是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混在一起上课,因此班上学生并不都知道米妞是刚从中国转学来、对阿拉伯语一窍不通的新生。

  上课时米妞不知道怎么做练习题,也羞于问老师,就一直看旁边同学的作业,对方以为米妞在抄作业,说了好几次“NO!”

  米妞那时还不太能流畅地英语交流,因此也没跟对方说明自己的情况,又看了几眼,同学就生气了,说了一些伤人的话,两人就起了冲突。

  课后老师介入处理这件事,我们起初还以为是霸凌事件,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沟通不畅,一个有语言壁垒且不敢表达,一个规则感和边界感极强,才产生了矛盾。

  类似的小问题还出现过几次,好在学校都及时干预疏导,双方很快解开了误会,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在相互了解中彼此还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磨合期过去后,米妞迅速就适应了,她有了很要好的朋友,和同学都友好相处,也开始享受在迪拜的学习和生活。

  以前她很害怕犯错,遇到有问题做错或者答不上来,就会很紧张,觉得“我本应该做对的,但我为什么没有做到”,会对自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但现在她会说,“这个我暂时不会,但我可以学,我能学会的,只是需要点时间”,答错问题也会心态很放松,有时还会自嘲一下。

  这可能和学校营造的氛围有关。上课时,他们想跪着、趴着听课,或者盘着腿、坐在地上听课都可以;去图书馆听老师讲故事,他们可以闭着眼睛听,靠在垫子上,在地上边打滚边听也行。

  学校有很多开放日活动,组织校际的文化交流或比赛,孩子们会各自带着外校学生参观学校,安排他们在本校这几天的行程,都表现得落落大方、积极热情,很有主人翁意识。

  迪拜的学校很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开始就组织各种出游活动,从最开始的家长陪伴,到独立半天、劝退,再到过夜旅行、出境游。

  米妞来这读的是四年级,出游时间是两天一夜,去了阿联酋的另一个酋长国,在当地的拓展中心露营,和同学们一起尝试皮划艇、攀岩等户外运动。

  学校给了一张行李清单,我们一起采购完,行李完全是她自己收拾;以前懒得涂防晒霜、驱蚊液和戴帽子,这次也主动做了;在同学狂欢时按时睡觉,回程一件东西也没落下。

  迪拜的学校一年是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之后有3周长假,中间还有个几天到一周的期中假,加上国家的公共假日,一年大概有5个月的时间都在放假。

  如何合理安排这么多假期,对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长假里,露营、旅游、游乐园、尝试烘焙、上芭蕾课轮番来,但半年后,我也“黔驴技穷”,想不出什么花活了。

  而且“假期综合征”多少也会影响到放假前后几天的心态,我就给她穿插安排一些学业,米妞有时看着同学全程都在玩乐,会有些怨念,“学校又没布置作业,别人也不用写,为什么单单我要在家学习”,因此会有些亲子间的极限拉扯,不过总的来说是能互相理解的。

  学校上课和写作业都是用iPad,午间也会放动画片或电影,五年级就要开始用电脑了。智能时代,早些了解电子设备不是件坏事,但每天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我难免有些担心视力问题,身边的亚洲家长也都会有此担忧。

  迪拜的国际学校和欧美差不多,总的来说还是“快乐教育”,虽然也有分班制,但不对课外的学业做要求,作业很少,且大部分是游戏闯关型,就会导致学得没那么扎实,有时候考她一些觉得自己掌握了的知识,不太答得上来。

  不过也不能指望学校能满足家长所有的期待,教育都是家校结合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可以在校外给孩子补足。

  米妞所就读的学校,四年级一年学费将近6万迪拉姆(1迪拉姆=2元人民币),往上升一级学费会涨一些,但即使是十年级也还不到9万迪拉姆。而北京的国际学校学费大部分在20万朝上,第一梯队的更是高达3、40万,且很多入学门槛也高,需要父母一方为外籍人员。

  米妞的学校下午2点半就放学,放学后可以参加学校的课外班,有托班、语言补习班、兴趣班这几种,种类很多J9九游会,有艺体、编程、电影制作等等。兴趣班费用也不高,一个学期最贵的差不多1000迪拉姆,便宜的5、600左右。

  我们每个月房租2-3万人民币,一年网络和手机通信费近2万,每个月水电费差不多1000人民币(其中80%是迪拜政府收取的公共服务费)。

  今年3月,我们在迪拜第一次经历了斋月,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进食喝水,对不信仰的人来说,则是不能公共场合饮食。

  我们当时忘记了这件事,带米妞在商场买了个冰淇淋,一打开包装就被人提醒了,于是赶紧塞进包里并道歉。

  在学校时,午餐时间禁食的孩子会被统一安排在剧场,其他人则只能在班级,而不能去操场和户外用餐。

  喝水也要避开人,对着墙壁或走廊,不能冲着别人的脸。不过总体来说,没有太多限制,只有一点点不方便而已。

  唯一一点我还不太习惯的是,迪拜比较缺乏公共交通,几乎没法步行到达什么地方,必须开车去才行,但我开车技术还不太好,这边的车速又都非常快。

  在孩子去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打交道时,我也认识了一些其他国家的陪读妈妈们,有的是在工作上结识的,有的则是在学校的活动中,迪拜学校很注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每个学期会办无数的活动。

  她们全职陪读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兼职,做摄影师、瑜伽教练、兴趣老师、做生意的都有,可能也跟迪拜包容的文化氛围、宽松的营商环境有关系。

  因为在所有人都卷的大环境里,什么都不做就已经是落后了——择校时,考试内容别的孩子都学过,你不学就过不了;等到中高考,别人高一就学完了三年的知识,而你还在同步学,这就一步晚步步晚了。

  在迪拜也不是完全不卷,华人、印度、巴基斯坦小孩卷数理化、乐器、编程,欧美孩子卷体育,在哪都会有想拔尖的人。但大家的进度是比较平均的,你可以选择是否要去卷,而不是卷入其中。

  迪拜的教育对我女儿来说是更好的,但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也有认识的家长坦言,孩子过得不开心,她们思考着是不是要再回去。

  至于未来,要去哪个国家、读什么学校,我们还没有考虑得那么远。我基于往常的经验是,太长远的规划基本上是没用的。而且全世界都在经历经济下行和不稳定,人们不像十几年前那样有明确的去英美、读藤校的目标,没有哪个地方是“绝对好的”,所有的路都没十年前好走,那么想太远的事也没有意义。

  我对女儿的期望也只是,能在东方基因和西方教育的塑造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世界观,去与国际接轨,探索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Eileen,菁kids撰稿人。95后教育编辑、非虚构写作者,关注“人”的一切、擅长倾听的i型人格。热爱跑步、阅读、烹饪等可以独自完成的事,喜欢思考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相信爱的流动性与教育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0月1日北京,外国人看升旗仪式感动落泪,“这就是中国力量,太震撼了!”“能站在这里我很幸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