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工程起名源于传说很有好处中国应先追求特色再寻求普适

2024-04-30 08:43: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工程起名源于传说很有好处中国应先追求特色再寻求普适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4月24日上午,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祝融”这一名称寓意深邃,同时也充满了中文的深厚与美感,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名称。不过也有人提出了问题,那就是“祝融”这一名称是否过于民族特色,而忽视了人类更普遍的一些价值。例如美国的“勇气”、“机遇”、“好奇”火星车,名称就具有普遍性特征。

  当然,这一说法有合理的一面,那就是科学应该是普遍的,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的。然而另外一面则是,中国在运用各类文化符号时,是否应该追求普遍性、普世性价值呢?

  目前来看,作为一个崛起的国家,中国应该在更多的场合展示中国的声音和价值观,这才能进行文化、权力的有效识别与归因。换言之,世界现在不需要一个跟西方完全一样的中国,如果中国与西方完全一样,那么中国崛起的意义又在哪里?世界可能更需要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中国,以此创造新的可能性。在欧美充分掌握话语霸权的时候,中国的声音极为微弱,中国从媒体到学界,与其说能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不如说被欧美影响得非常明显。这是对我们立足自身独立思考,以及向外传播自身意图、观念、符号、价值极为不利的环境。最极端的就是,西方甚至可以指鹿为马,让很多人去相信一些针对中国的“莫须有”指控。

  因此,展示观念需要有策略,事实上中国现在追求特色,或者说进行一种策略性的文化本质主义对于中国拓展影响力会有更好的作用。

  如果在这种世界都会瞩目的前沿航天工程命名上都使用普世性的符号和称谓,那么我们的符号就更没有再多的机会得到传播。而对于美国而言,他们要追求的是普世主义,西方自身的文化特色事实上直接嵌入普世主义之中,因此他们并无特别必要在这类命名上突出特色,他们的特色已经充满了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主张我们确实不同,以此确立对自身的定义权,而不是让西方人用他们的想法来定义我们,并将他们的定义推广到全世界。中国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强调特色,而非融入普世。君子可以和而不同,但不同终究是识别自我与他者的关键。

  因此,中国航天工程的中文浪漫立意很好,从“神舟”、“天宫”、“嫦娥”、“玉兔”、“鹊桥”,到“北斗”、“天问”J9九游会、“悟空”、“墨子”,再到为地外行星命名的“望舒”、“羲和”。这些名字最终展示的是中国文化的深邃厚重,以及中国人追求航天时的浪漫与美感。优美而深邃的名称不仅可能成为中国儿童的航天启蒙,若能在世界各国的孩子心中种下中国技术与文化的种子,说不定哪天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在更多的事情上,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之中也要具有更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不应该持续揣测对方需要我们变成什么样来迎合对方,而是我们需要让对方理解什么。以我为主的文化本质主义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会日益强化的倾向,在这个欧美中心的世界中,我们应先追求特色,而后再探讨和而不同之后的普世内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