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上被外族入侵的时间很长独立后为何变得主动扩张?

2024-10-14 02:12: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印度历史上被外族入侵的时间很长独立后为何变得主动扩张?印度名义上是四大文明古国,然而翻开印度的历史,你会发现,经常被外族轻易入侵,并且外族统治的时间很长。而且,过去,印度只是一个文化和地域名,很少有统一的经历。比如,在英国人殖民印度期间,实行的是一国多邦制,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控制。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统治,高度自治,但必须与英国签订条约,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

  历史上,大约从公元14世纪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建立帝国开始,一直到1858年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印度曾发生5次比较大的外族入侵事件,这5次外族入侵,都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并且统治印度的时间还都特别长。分别是:

  3、阿富汗古尔王朝入侵印度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让部分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最终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独立埋下了伏笔;

  5、莫卧尔帝国衰败后,先后被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家侵略,最终经过竞争,英国人彻底殖民了印度。

  按理说,这个总是被外族入侵的国家,再加上这个国家特殊的情况,骨子里应该缺少反抗和扩张基因,独立后安安分分的过自己小日子才对。然而,事情发展很出人意料。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后,却不断进行扩张。先后吞并锡金,侵占藏南,控制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可以说,印度建国这短短70多年,就是一部扩张史。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可见,印度从建国的那天起,就做好扩张的准备了。

  历史上看,印度这个国家的民众,给人的感觉是逆来顺受,与世无争,被谁统治都行。原因是,贵族的利益不受损害,普通老百姓有饭吃,出现这种情况,是印度独特国情决定的。

  印度地理态势是,三面环山,南面是印度洋,外敌难侵入,自己也出不去。可惜,西北方向有兴都库什山口!

  印度的地理态势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利在限制外敌入侵,给人以安全感。弊在良好的生产环境,也限制了自己扩张的想象力。古印度的时候,北面是喜马拉雅山,东面是若开山,西面是苏莱曼山,南面是印度洋。境内有印度河、恒河,有德干高原,有平原。遗憾的是,在西北方向有一个兴都库什山口,历次的外族入侵,都是从这个山口进入的。如果当初,印度守住了兴都库什山口,波斯人、蒙古人、大月氏人等等外来文明,也不可能侵入印度。

  这种地理环境,也限制了印度人扩张的思想。翻越高山,去征服其他其他文明,需要南亚次高度统一。但历史上,印度一直土邦林立,各类势力盘根错节,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央集团,也就没有了向外扩张的基础。即使在近代,英国人殖民完印度离开的时候,也给印度留下了562个土邦。虽然,印度独立后表面上消灭了这些土邦,但印度现在的各个邦,也是以原来的土邦为基础成立的,各个邦依然有很大的权力。如果,印度当年不实行邦联制,会激起各邦的反抗,也就不能实现和平建国。

  以印度人懒散的性格,也懒得翻越高山峻岭去征服其他文明。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每到夏天,最高温度超过40度。这种气候,人一般懒得去消耗体力运动,更别说发动战争了。因此,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印度人只适合闷头发展自己的文明。事实也是,从古印度文明算起,印度也有5000多年的文明了。

  印度的种姓制度被全体民众接受后,既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也限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更限制了扩张

  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非常深远。印度教的教义是,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瑜伽等。说白了,就是人应该相信命运,遵守种姓制度。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在印度已经存在3000多年,被民众广泛接受。在种姓制度下,低种姓人对自己的命运已经认可,他们认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转世再生。在国家大事上,由高种姓制度的人处理,低种姓人更不会主动改变命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印度行不通。

  所以,凡是侵入的外族,不去破坏种姓制度,维护了高种姓人的权益,就能维持社会安定,维护政权稳定。只要高种姓人认可了外族的统治,整个社会就认可了。这种情况下,外族人只要搞定本地的统治者,就不会受到强烈抵抗。历史上,外族入侵频繁发生,印度人也习惯了外族的统治。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英国人很头疼,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英国势力大减,也顾不上印度了

  总之说,由于印度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印度人缺少反抗和扩张的基因,3000多年来,印度也没有发生走出去攻击其他文明的事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时候,都经过了血雨腥风,而印度却在甘地的领导下J9九游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让英国人同意了他们独立。也就是说,甘地带着一帮印度人在全国进行静做,再加上英国顾不上印度了,印度就实现独立了,多简单啊!

  纵观印度被入侵的历史,英国人对印度的改造最大。因为印度人承认了英国的殖民,随之也就承认了英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制度。于是,一大批印度精英去英国进行学习,英国人为印度培养了一批新西方的精英。印度开国甘地和尼赫鲁都曾经去英国学习过,回国后开展了独立运动。对整个社会来说,大部分印度人学会了英语,成为印度官方语言之一。时至今日,英语的普及性在印度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的IT业较发达的原因。

  印度人学习英国的文化、教育的同时,更接接纳了英国人的扩张思想。当年,因为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科技和经济水平在世界上非常强大,有能力在全世界进行扩张,海外占领的领土非常大,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些精英们,把英国人的扩张基因也刻到骨子里了。英国人离开后,印度精英们以应该继承英国人当年留下遗产为理由,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活动。

  1951年,印度吞并了藏南地区;1961年,印度吞并了被葡萄牙统治了400多年的果阿、达曼和第乌地区;1962年,印度吞并了尼泊尔卡拉帕尼地区;1975年,印度吞并了锡金;1990年,印度曾试图吞并不丹。除此以外,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关于土尔土克地区(Turtuk)的争端,1972年印度与孟加拉国关于亭毕各哈地区(Tin Bigha)的争端,2006年印度与不丹关于杜尔斯地区(Duars)的争端中,都曾有强力吞并的行为。

  印度的国土面积,也不足以支撑膨胀的人口。说起来,印度在南亚算是国土面积最大的,然而印度的面积其实只有298万平方公里,而印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3亿,未来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是梦,即使印度的耕地面积再多,也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人口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印度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容纳其国内人口。而扩张,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印度控制锡金后,立即向锡金进行了大量移民,最终印度人占锡金国内人口的比例超过了75%,实现了通过选举,吞并锡金的意图。同样,印度也向不丹和尼泊尔进行了大量移民。

  美俄的拉拢,让印度膨胀了,认为可以为所欲为。印度建国后,美国拉拢印度,一方面能够帮助其在南亚站稳脚跟,并实现围堵中国的战略目的,并分一口军购这块蛋糕。对前苏联来说,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拉拢印度也可以帮助其对付中国。对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印度是军购的大金主,不愿意失去这一市场。因此,印度建国后,和世界上两个大国的关系都不错,进行的扩张行动,美苏俄都予以认可,助长了其继续扩张的信心。比方说,美国卖给巴基斯坦的F-16战机,明确规定不能用来主动攻击印度。

  世界上的事物就这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表面上,印度的扩张政策实施的比较顺利。实际上。在扩张中,印度得了一点点便宜,但也丢掉了其解决国内矛盾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人类历史上,国强才霸。也就是说,只有国家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有能力称霸。其实印度并不是一个强国,没有能力实施扩张政策。以经济为例,印度的GDP虽然排世界第4,但其实人均只有2100美元。在国内各种基础设施急需资金进行建设的时候,印度2019年的国防开支达到了694亿美元。而且,印度自建国以来,一直维持较高的国防预算,导致经济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印度和中国建国时间差不多,刚建国的时候,印度的人均GDP还要略高于中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人均GDP几乎达到了印度的5倍了。

  一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问题,印度通过法律取消了种姓制度,一个存在3000多年的阶级制度,不是说句话就取消的,需要一次全民众思想上的变革,但印度并没有做到。因此,印度的种姓制度制约了印度的社会发展。

  二是土地问题,印度实行的是私有制,造成了印度在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等方面受到制约。2015年,印度与日本签署了价值120亿美元的高铁协议,高铁运行区间为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但时至今日,土地没有征用下来。

  三是教育问题。印度建国后,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忽视了基础设施教育。目前,印度的识字率为40.8%,和非常国家一个档次。

  面对如此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样没有解决,印度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外扩张上,穷兵黩武。以和巴基斯坦为例,建国后大大小小的冲突超过了万次,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计其数。边境冲突不断,也影响了国内社会的发展。

  印度进行扩张的群众基础也不足。印度的媒体和精英支持印度的扩张政策,但实际上印度的老百姓并不感冒。从历次印度的对外扩张行动看,印军单兵的战斗力并不强。印度士兵并不是真的不能打仗,而是没有战斗精神。印度士兵参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使命感,生死关头,临阵逃跑的行为容易发生。再从印度空军40多年来摔掉1000多架飞机的行为看,飞行员对参加的军事行动也没有认同感,本可以靠飞行员的勇敢和技术避免的坠机事故,因为飞行员的不负责任,导致屡屡发生坠机事故。

  由此,我们判断出,印度的扩张政策,只是国内精英的想法,国内普通老百姓没有认同感。否则,以印度的实力,早就应该击败巴基斯坦。或许,印度对外扩张的真正目的,是掩盖国内矛盾。

  总结:印度独立后,才第一次算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但国家基础并不牢固,国内存在很多矛盾。其实施的扩张政策,暂时掩盖了矛盾,但不代表这些矛盾不再爆发。只要其继续实施扩张政策,不能及时解决国内矛盾,有再次的可能。强大如美国,其加州也有独立的意愿。西班牙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加泰罗尼亚地区和巴斯克地区也要闹独立。就连印度当年的宗主国,英国的苏格兰地区也闹独立。何况印度这样的国家呢?(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