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看完这个就全了解)什么是瑜伽?瑜伽的定义和内涵
看完这个就全了解)什么是瑜伽?瑜伽的定义和内涵曾几何时,瑜伽似乎已经变成了注重形体的主流、俨然等同于美体塑身操,虽然瑜伽在塑造形体的效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只把瑜伽当成美体塑身操,却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
瑜伽的确不是单纯的形体健身运动,而是具备了修身养性、入定、觉悟,乃至于达到小我与大我相契合的目标高度。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起点与过程,都立足于对“意识转变”的控制;而形体动作,只不是完成这些过程的辅助与促进而已。
曾几何时,瑜伽似乎已经变成了注重形体的主流、俨然等同于美体塑身操,虽然瑜伽在塑造形体的效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只把瑜伽当成美体塑身操,却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
瑜伽的确不是单纯的形体健身运动,而是具备了修身养性、入定、觉悟,乃至于达到小我与大我相契合的目标高度。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起点与过程,都立足于对“意识转变”的控制;而形体动作,只不是完成这些过程的辅助与促进而已。
瑜伽,大家都知道是梵语“yoga”的音译。而“yoga”一词,又来源于梵文的两个字根——“yuj”与“gham”,两个字根加起来,本意,是“用轭连起”的意思。轭是驾于牛马颈上的一种工具,用以连接车辕。以轭作喻,则可引伸出如下含义:接连、连系、结合、归一、化一、同一之意,另有“和谐、统一”的意义。
曾有语言学家将“yoga”与英文中类似发音的“Yoke”一词比较,竟发现此词的含义也正是“轭”,其拉丁文字源也有“连接”、“结合”之意。
在中文《辞海》中,取的是“瑜伽”一词。从字面上看,“珈”与“伽”是有区别的,“珈”只一个读音“jia” ;而“伽”,国语发音有“jia”与“qie”二种,与瑜伽连用时通常用前音;而在佛典中,又多用第二种发音,qie,如“伽蓝”、“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中的伽字发音。字义上看,“珈”字义为妇人头上的首饰;而“伽”字无独立意义,多用于翻译用词。
“yoga”译成“瑜伽”,是音译,不能从单纯从中文字面上去理解“yoga”本来的含义。而在佛典中,也曾有意译的,旧译作“相应”,这与上面所说的梵文原义对照,虽说有相通相合之处,但显然又有不贴切、不完整之处,所以,自唐代玄奘法师开始,就通用音译“瑜伽”。在唐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中,“瑜伽”一词也是取“相应”的意义,这种相应,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有很多人试图对“瑜伽”的定义作一句话的概括。有说瑜伽是“天人合一”;有说瑜伽是“身与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有说瑜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还有中国学者根据意译“相应”,而概括瑜伽是“控制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相一致)”。
印度著名瑜伽学者阿罗频多则将瑜伽定义为“一种趋向自我完善的有条理的努力,其方式是通过表现其存在的潜力和个人与宇宙、在宇宙中表现出来的超越性存在(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的合一”。中国学者徐梵澄将瑜伽定义为“契合至真之道”……凡此种种,大抵都是从“yoga”一词本意中的“连接”、“结合”的含义引伸而来。
《瑜伽经》的开篇,用了一句梵语箴言 “Yoga Cittavrtti Nirodha ”来阐明何谓瑜伽。这句表述中,含有有四个词:
如果用汉文的语法习惯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这样表述:瑜伽是对意识、情绪及倾向的控制。也有这样翻译的:瑜伽是头脑的停止。目前通用的表述则为:瑜伽是控制意识的转变。
瑜伽是控制意识的转变——《瑜伽经》中对瑜伽的这番定义,显然侧重于瑜伽修习中意识层面的活动,这与当今瑜伽行业特重形体、俨然等同于美体塑身操的现状,是不相契合的。
事实上,从与原始瑜伽产生的缘起与目标来看,瑜伽的确不是单纯的形体健身运动,而是具备了修身养性、入定、觉悟,乃至于达到个体意识(小我)与宇宙本体(大我)相契合的目标高度。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起点与过程,都立足于对“意识转变”的控制;而形体动作,只不是完成这些过程的辅助与促进而已。
瑜伽从最初的意识控制,使意识的转变按特定的轨则如螺旋般层层升进,直至觉悟与解脱,这是一个由阶段性目标叠成的又直指总目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内含诸多不同层面的阶段性目标 。也就是说,“控制意识的转变”有总目标,又有很多层面的分级目标,这些分级目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次第——这就是瑜伽的过程。
瑜伽的总体目标,《瑜伽经》中将其概为让“知觉者还其本来面目”。这种说法颇似中国禅宗所参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佛性”。这是个根本的、也是最高的目标。而通常,瑜伽修习者,只将着眼点放在意识的转变与控制上,或者放在阶段性的目标成就上,比如三摩地。
第一是持戒:或称禁制,包括了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图五条。这五条禁制与佛教居士“五戒”(禁杀、不诳语、不偷盗、不邪淫、不贪)基本一致,似乎带有一定的宗教禁戒特色。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修身养性的需要,也是净化心灵、约束身心以实践瑜伽修证的需要。因此,对于一个真正的瑜伽行者,这些禁戒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瑜伽经》所强调的“无论何时、何地、在甚么情况,属于甚么阶级,这都是不可打破的誓言。”
第二是精进:或称劝制,包括内外洁净、知足、对身体及感官的控制、读诵经典、对宇宙本体(自在之神”的祈念五类。这些可以说是瑜伽实修的前行与基础。与上述“持戒”相比较,持戒是藉外在的约束来净化心灵;而精进则是对心性的自我规范。
第三是调身:主要是指,当然也不排除一切能令身体安适的形体。总的要求J9九游会登录入口,如《瑜伽经》中所云“姿势必须稳固舒适”,以便“控制不安,对无限作冥想”。其中的跏趺坐(莲花坐)法,是通常的姿势。
第四是调息:《瑜伽经》云:“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 通过调息,便可发起内心的光明,“这样精神便适合作冥想”。可见,调息是为冥想作准备的。
第五是摄心:又称制感,就是对对精神、知觉、感观作综合控制,使“精神脱离了知觉,而知觉亦不与感官混合起来,注意力便与自己合一”,从而“达至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第六是凝神:又称凝念,就是将意识集中于一物或一特定境象之上,如脐、鼻尖、或自然场景物象之上。凝念与摄心的区别之处,在于摄心是让散乱的心收摄,让精神离于自由散乱的知觉、让知觉摆脱感官的束缚一牵制;而凝神则是将收收摄的心识再趋于某一缘。应该说瑜伽冥想,主要就是摄心与凝神的过程,冥想以调息为基础、以入定为目标。
第七是入定:《瑜伽经》中云“入定是周流不断的知觉”,就是说意念以凝神时所指向的目标为对象,持续不断、专心致志地去知觉它。入定与凝神的区别在于:凝神是一个令意识趋向某一对象的过程;而静虑是心系于這一对象不离不昧,心地灵明、心不外驰。印度佛教称这种境况叫“禅那”,汉文意译“静虑”。用語則是稱之為禪那。
第八是三摩地:又称三昧,《瑜伽经》中定义为“只有冥想的对象存在,对自身的知觉消失”。也就是说,行者的“自我”意识消失,意识完全倾注于观想对象,达到心境一如的状态。
这八个过程或层,没直接列出“冥想”的概念,而事实上,冥想贯穿了从摄心到三摩地的各个过程。在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上,都有冥想的成分存在,只不过层面不同、深度不同,级别不同。在《瑜伽经》中,也阐明了瑜伽冥想是有不同种类、不同层面的,大类有“有种子冥想”与“无种子冥想”,而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这显然也就是三摩地的深入与升华。
完整的瑜伽体系,便是由禁戒到禅定解脱的完整过程。特重体式,或特重冥想,都会影响瑜伽修学的综合成效.。
因为练习瑜伽,身体才变得柔软,而非身体柔软的人才适合练习瑜伽,这是多数人对瑜伽的误区。此外瑜伽讲求适度即可,而并不追求动作完成的幅度大小,只要练习者尽力而为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瑜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身(身体)、心(思维、情绪等)、灵(感知事物的本能)三者的平衡,因此练习者不仅获得了身体的健康,还获得了心理的健康和本能的发展。就健身而言,瑜伽的作用还包括调节内分泌,治疗和辅助治疗疾病,减缓疲劳和压力等等。因此,仅仅把瑜伽认为是一种减肥运动的观点是不完全的,减肥只是练习瑜伽的目的之一。
瑜伽虽然在女性群体中受到了莫大的欢迎,但瑜伽并非女性的专利。因为,瑜伽最初的练习者(或称发明者)全是男性,该点可从瑜伽的很多动作上得到证实。此外,当今知名的瑜伽大师几乎全是男性。在欧美某些国家,男性练习瑜伽的普及程度甚至高于女性。
团体练习固然有其氛围所在,但瑜伽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修习的方式,因此,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瑜伽同柔术、体操、舞蹈的练习目的完全不同,体操、柔术和舞蹈是以表演为主要目的的,而瑜伽的练习目的是从身、心、灵三方面进行全面修习,过程中需要体位、呼吸、冥想、放松等多种技法的配合,其目的是完全的健康和自我修习。因此瑜伽同柔术、舞蹈虽然形似,却神差千里。
瑜伽并非是一种累人的运动,相反它可以解除疲劳,焕发精神,每天练习瑜伽就像做了一个全身由内脏、腺体到肌肉、骨骼,甚至大脑的休闲,其舒适感觉非方式所易获得。此外,任何一种健身运动都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傲人的成绩!
很多人练习瑜伽的目的都不明确。练习瑜伽有很多体位法,其中一些对于很多人就难以做到。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不同,如果没有锻炼的过程,一下子想要做到很难。而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高难度的体位对身体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伸展,或者支撑,对于一些肌肉力量、柔韧性都不够的人来说,容易导致肌腱受伤,还会使关节变得不稳定。
瑜伽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肌肉力量来进行的运动,对于瘦弱的女性来说,单薄的肌肉很容易拉伤。医生反而建议一些过于瘦弱的女性最好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力量训练后,再去练瑜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